Monday, April 06, 2009

扭转华人家庭讲英语的趋势

(2009-03-18)社论

新加坡以英语为主的大环境,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要掌握英语不成问题。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讲英语,要学好华语就成了大问题。所以,今天讲华语运动面对的主要挑战,并不是华语与方言的抗争,而是要扭转华人家庭讲英语的趋势。
  昨天,内阁资政李光耀为进入第30个年头的讲华语运动主持推展仪式时,开宗明义如是说。
  回顾30年的讲华语运动,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两个明显的发展趋势。一个是华语已经在家庭中取代了方言,这是华语运动取得成功的最具体说明;另一个则是英语作为家庭用语已经迅速超越华语,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也是讲华语运动当下所面对的最大挑战:要如何收复华语在华人家庭中所失去的阵地?
  李资政所引述的华族小一生主要家庭用语统计图表(1980至2009)清楚显示,方言从1990年代开始就已经近乎完全没落,华语在1980年代末期达到高峰,形势看来一片大好,但是,进入90年代,也开始缓慢地走下坡。2004年左右是一个家庭语言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华语英语平分秋色。但接下来,华语的优势就开始让位给英语,两种家庭语的发展形成了剪刀差,英语显著上升,华语则明显下降。
  正如本报3月9日在社论中所指出的,值得我们关注的语言趋势之一,是越来越多的华族年轻家长在家里和孩子讲英语,英语成了主要的家庭语言,这也形成不少孩子学习母语的心理障碍。
  其实,早在2004年,李资政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在那一年的讲华语运动推展仪式上,资政向年轻华族家长发出了这样的热切呼吁:“我们必须扭转这种英语取代华语成为家庭主要用语的趋势。我对家长们的劝告是你们必须帮助孩子,让他们尽可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达到最高的英文和华文水平。”“我要劝请讲英语及受英文教育的家长,如果你会讲华语,请跟你们的年幼孩子讲华语。如果要转用英语,应该等到他们十四五岁,华文基础已巩固时才这么做。”
  很可惜的,也很令人遗憾的是,过去5年来的讲华语运动并没有起到挽狂澜于既倒的作用,不但收不回前此华语在年轻华族家庭中所失去的阵地,也无法止住华语节节败退的颓势。把扭转华人家庭讲英语趋势的责任全寄托在推广华语理事会身上是不公平的,但过去几年来的发展趋势说明,理事会有必要对推广华语的策略进行全面和深入的重新思考。华语在华人家庭中所出现的颓势,更须及时引起华社的普遍关注和警惕,并集思广益,同心协力,谋求有效的对策。
  无可否认,华语所面对的发展的主要“阻力”之一,是英语的强势。但是,英语又是我们生存之必需,是各族共通语,大专教学用语,行政用语和主要国际商业用语,这种强势是不可挡的。我们必须做的,是防止英语在华人家庭中逐渐地挤掉华语。不用说,这是艰巨的工作,但也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任务。否则,华语要作为华人母语的努力就要以失败告终,而长远来说,华人也将失掉身份的认同和文化的根本。
事实说明,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是不够的,要使华语成为华族家庭主要用语的推动力度也是不足够的。在今年的讲华语运动上,李资政再次呼吁年轻家长,在孩子年幼阶段,就和孩子说华语,为孩子奠下学习华语的良好基础。我们希望这个呼吁能成为政府与华社合力推广华语的一个新起点。步入30年的讲华语运动可以说正处在一个紧要的关头,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单纯的喊话、呼吁显然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要扭转华人家庭讲英语的趋势,需要华社集中资源、全情投入、全力以赴。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