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2)
何濛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已提出建立优雅社会的口号,政府呼吁人们讲究礼仪,遵守社会公德。有些学校还重金聘请专家教导学生吃餐交际礼仪。但这一切学习似乎停留在理论上,并未付诸实施,致使不少人在平常生活中仍缺失最起码的礼仪。
最近有读者投函早报,述说在公共图书馆常见到的情景,令人不忍卒睹。例如,穿背心拖鞋短裤,衣着不整;以背包当枕头,仰卧地上看报纸;用图书馆电源玩电玩游戏,上网聊天;一人霸两位,脱下拖鞋,盘膝而坐或赤脚走动等等。
书本是作者的智慧结晶,图书馆是书籍的珍藏处,是智慧的宝库。那应该是一个庄重的地方,我们要尊重作者,也应当尊重图书馆。
不久前,海峡时报以大篇幅刊登几张照片,包括:有人坐在巴士里,把脚提到椅子上悠悠然剪脚趾甲;在巴士里吃方便面,自得其乐;把地铁车厢上的横杆当晾衣架,挂上湿淋淋的衣服;装着食物的塑料袋系在扶手环上,味道四溢。有女士脱了鞋,盘腿坐在车厢地上握着手机谈话;男子嘴里叨烟,一副挑战地铁规则的神气……这些照片都是读者摄下寄到报馆,暴露国人的丑陋行为。报馆说每月收到20多张诸如此类的照片,显示岛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但人们的品质却追赶不上。诚如美国作家梭罗所说:“文明改变了人类的住房,但并没有改变住房里的人。“
资深播音人林安娜指出国人有教育没教养,此话值得我们反思。
建国以来,我们耗费巨资普及并发展教育。就学率大增,学生的卓著学术成就,扬名国际。学校的设施领先区域,被夸为本区域的教育中心。所创立的多所国际学校,供不应求。但为什么这些年被抓到的垃圾虫有增无减,人们的公德自觉意识没有加强,老弱病残孕妇稚幼在公交车上很少得到关怀照顾?
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品德教育更是教育的根本。有教育没教养,是教育的失败,彻底的失败!当教育偏向功利化,只教人知识,读书只为会考时,心灵情操和品格教养就变得可有可无,就无法使受教育者获得起码的教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他说,有教养的人应该有崇高的道德行为,有丰富精神生活,忠诚地热爱祖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如此看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仍须加把劲呢!
Tuesday, June 23,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