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2009年5月1日
中国在孔子的时代,就已经提出了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兼顾的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把完整的教育统称为德、智、体、群、美,而德育被排在第一位,显见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做人的学问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
我们的教育课程中并没有忽略五育中的任何一项,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和生存的需要,建国以来的教育偏重于技能教育和所谓“硬知识”的灌输,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另一个特点,是对考试的强调和重视,从小学阶段起,学校和学生几乎就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应付各种考试上面,尤其是小三分流考试、小六离校试、O水准、A 水准等。应付考试成了头等大事,其他课程如公民课、母语课、美术课、体育课等,自然也就慢慢的靠边站。
从这个角度来看,《小学教育检讨报告书》所提出的各项建议,可以说并不是什么新的教育理念,但对于我国小学教育的转向,或者说向完整的五育回归,却是意义重大的。教育部接受了这份报告书,也等于是向国人发出了一个很明确的信号,从现在开始,小学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实质性变革阶段。而如果这一报告书的落实最终能取得成功,那么,我们就可望新加坡出现新一代、五育俱全的公民。
由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领导的小学教育检讨小组所提出的报告书,基本目标是要做到小学教育能确保学生“软技能”与“硬知识”兼备,在正规课程内加强音乐、美术、体育等非学术科目的学习。这样的理想在一个过度强调各种考试的大氛围内肯定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要进行新的试验,就必须大胆地取消一些考试和改变学生学习进度的评估方法。而教育部也已经采取了这样的措施。接下来最值得关注的,是12所小学明年将试行的“艺体陶冶计划”(Programme for Active Learning,简称PAL)。由于这项计划将在2016年推广到全国,让所有小学生都能接受“德智体群美”的全面教育,因此,作为试点的12所小学的试行结果如何,自然倍受瞩目。
在过分注重考试的大环境下,我们不难注意到,许多家长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其实都煞费苦心,不惜花钱和花时间栽培孩子,学钢琴、小提琴、绘画、书法等等,学生为了取得课外活动分数,也迫不得已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铜乐队、华乐团之类,然而,大多数人结果并没有因此而养成爱好音乐或美术的习惯,甚至在拿到分数或考到等级后,就与有关的艺术活动绝缘,全神投入到应付决定升学命运的考试中。
除了美育和体育方面的效果不如人意,学生在群育上的缺失其实也是颇受国人关注的。不少读者(包括教师)就在媒体反映过学校里学生纪律松弛和不尊师重道的问题,和过去多数学校,尤其是传统华校的严谨校风迥异。这造成教师在管教学生方面的困难甚至困扰。体罚固然不敢,口头上的责骂也可能招致投诉和家长干预之类的麻烦。这些偏差都是有必要纠正的。
在日前接受本报的专访中,傅海燕其实就很巧妙地举出了个人的例子来说明学校纪律的重要性。她在进入南洋女中附小一年级就读的第一天,便因为没排好队被训育主任罚写“我以后要排队”几十遍,这使她从小就紧紧记住,不守纪律就要被罚,即使她是老校长(刘韵仙)的孙女。
在那个时代,学生在学校做错事被惩罚,回到家里,如果父母知道了,可能还要再受责骂一顿,因此也形成有纪律的校风。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现在的学校,家长所想到的第一件事很可能是责问校方,或是指摘有关教师的不是。
当然,在现代学府走复古道路是行不通的,但是,教育要真正做到五育俱全,就得塑造一个适当的学校环境,这需要教育部、学校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傅海燕所阐述的小学教改所要达致的最终目标:糅合东西方教育的优点,学生除具备自信、自律、能言善道,以及能与人沟通、合作的西方教育之长,也兼备可靠、富责任感、守纪律、愿意回馈社会、贡献国家的东方教育价值观。
Friday, May 01,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