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06, 2009

协力纠正不良的"地铁行为"

12/01/2009社论

  昨天的《早报星期天•星期话题》,谈的是现在常见的不良" 地铁行为",相信很多读者读了,都会觉得"于我心有戚戚焉", 因为许多人都感觉到,这类不良行为已经成了普遍现象,也暴露了 国人国民素质中人文素养和社会礼仪欠缺的一面。
  李显龙总理在去年的国庆群众大会演说中,就曾以不小的篇幅 谈论这个课题,指出在塑造优雅社会方面,我们还须加倍努力。他 所引述的一项以国人好坏行为为题材自制短片比赛结果显示,国人 的陋习不少,而乘搭地铁不让位给老人和孕妇名列五大恶习之一。  
  不少读者(特别是年长者)时不时都会因为亲身经验,看不过 眼而投函本报"交流站",对各种不良"地铁行为"提出严厉的批 评。一位到香港公干半年后回国的读者上个月便来函表示,不管是 地铁还是巴士,他很少看到让座的行为。而在香港,每次见到有孕妇上车,一定有人主动起身让位。"星期话题"引述一名在本地执 业的英国籍律师贝内特的话说,他初到新加坡时,对于公众争先恐 后的现象感到相当惊讶。当车门一打开,乘客总会抢着涌入车厢, 把找座位视为首要任务。搭地铁成了一场抢座位的竞赛,缺乏礼让 精神。
另有读者反映,在马来西亚、台湾、日本、英国等地,人们在地铁 和其他公共场合都表现出比国人有礼貌和优雅的行为,相形之下, 我们实应感到惭愧。  
  然而,所谓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尽管我们在十多年前就提出 了要塑造优雅社会的理想目标,至少在"地铁行为"上的诸多恶习 至今却未见改善,反而给人每况愈下的印象,足见改造社会,提高 精神文明之不易。内阁资政李光耀去年初在一个公开场合讲话是就指出,打造有高度人文素养的优雅社会需要长时间,他还不忘打趣 地说自己有生之年已不可能看到本地社会蜕变成一个优雅社会。尽 管如此,这个问题却是值得我们加以特别关注的,因为,"地铁行 为"不只涉及我们的社会生活,也影响国家的整体形象。 
  根据读者的反馈,被认为是不良的"地铁行为"包括:搭电动 扶梯不遵照靠左站的规范;进出车厢不排队,争先恐后,抢占座位 ;无视车厢内注明是供老弱者、妇孺与有特别需要者优先使用的" 优先座位"(Priority Seat,也称爱心座位),使这些座位形同虚设;老爱挤在车厢进出口处,不肯往内移;在车厢内大声言笑,旁 若无人,或是高声讲手机、听随身听等等。
  以上种种不良行为,集中折射出不少国人的自我中心主义,公 德心的缺失,以及社会总体的优雅或风度的不足。许多年轻力壮的 男女搭客,抢占了优先座位不打紧,往往还对站在眼前挺着大肚子 的孕妇或白发苍苍的老者视若无物,神态自若地按手机,看书阅报。有者甚至故意"闭目养神",假装打瞌睡,到站时却能猛然苏醒 下车,如此行为,实令人哭笑不得,在外人眼中,则简直就是丑陋 行径。因此,我们实有必要通过集体社会行动加以纠正。
  接下来,我国就要成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今年), 以及青奥运(2010年)的东道主,我们更应尽快设法协力纠正这类 不良的社会行为。澳洲、中国为主办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展开的国民 教育运动,很值得我们参照。主办这类国际性活动,也是教育国民学习和提升文明行为的良机,文明不宜失之交臂。当然,高度的人 文素养和优雅的社会行为,根本上有赖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持久灌 输,从小养成的社会礼仪和行为习惯才能成为第二天性。
  我们相信,更多好公民的行为示范,也能产生良好的乘数效用 。若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在乘搭地铁时排队、让座,好风气就会渐渐 压倒不良之风。地铁公司也可以在教育群众方面扮演积极的角色, 利用播音系统在每个地铁站和每列地铁列车上,促请搭客互相礼让、排队、让座,相信都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