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06, 2009

沉迷电玩的问题须要关注

(2009-03-21)

 电脑的发展一日千里,电玩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多重互联网游戏”,则是新崛起的青少年宠儿。由于这类电玩的设计越来越紧张刺激,莘莘学子沉溺其中,往往荒废学业,不能自拔。而这类电子游戏强调的,是“杀人非但不偿命,还可取分当英雄”的“江湖规矩”,它在品格塑造上所造成的影响,因此也引起社会学学者的质疑。
  近来,日本和新加坡等地发生的几起涉及年轻人的伤人自杀案例,调查过程中,都发现当事人曾一度迷上这类电玩。电玩对青年的影响,于是更受到国人关注。孩子到底怎么用电脑?会沉迷于暴力电玩吗?这些问题,现在的家长都不能掉以轻心。当然,值得家长关心的还有色情网站,以及利用互联网来犯罪的网上色狼等事项。
  目前,关注与处理青少年使用互联网习惯的,除了学校当局外,还有一些民间团体。触爱健全网络与体育(TOUCH Cyber Wellness and Sports),是其中一个志愿福利机构。这个机构日前举办了一次闭门研讨会,研讨过后接受媒体采访。触爱负责人指出,在过去两年,该机构处理沉迷电玩的辅导个案激增了62%,机构所举办的电玩问题讲座,出席的家长人数也增加了三倍。
  触爱经理傅仰承在受访时指出,在该机构所辅导的个案中,约40%的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有偷窃及对家长无礼等行为。而多数的玩客,是13至14岁的中学生。该机构非正式的调查也发现,每三人当中就有一人,在进入小学之前便已拥有一台掌上型的游戏机。越来越多年纪更小的孩子沉迷于电玩,这是值得关注的趋势。
  本报读者其实早已在交流站多次反映电玩对青少年人的不良影响。其中最忧心忡忡的是一些孩子沉迷于电玩的家长,他们所面对的共同问题是孩子一旦迷上电玩,课业也随即荒废,而且脾气也会变得暴躁古怪,对父母的告诫置若罔闻。好些家长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都感到不知所措,求助无门。一位气急败坏的家长日前甚至在交流站建议教育部考虑在中三或中四时才开始让学子接触电脑。这位家长说,他的12岁孩子最近沉迷电玩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老师和家长都无法使他反省改正行为。他深信很多家长现在都面对这样的窘境。
  电玩的出现和迅速传播,也许是学校和众多家长都始料不及的。因此,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很好的或有效的对策。一些家长在深感无助和沮丧之余,只有呼吁当局严格规定学生不能出入网吧,以及不要让这些网吧在靠近组屋区的地方设立。这样的呼声是值得警方及其他有关当局重视的。至于说不要让学生太早接触电脑,则是因噎废食的做法。但我们深切理解家长们的忧心,也同意教育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该特别重视这个新的问题,并尽快谋求有效对策,如制定辅导计划,协助沉迷电玩的学生戒除“电玩瘾”。
  据上述研讨会的主题演讲人,美国学者金泰尔(Douglas Gentile)说,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引发青少年暴力倾向的导因有多种——例如家长的漠不关心、本身患有精神病、曾遭欺负等,但经常玩暴力游戏和看暴力电影的因素,却贯穿于校园枪杀手的案例之中。金泰尔博士提醒大家,经常玩这些游戏,会不知不觉在游戏中建立起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自然反应”。成年人过度沉迷这类游戏,也一样变得更加暴力。这确实是电玩令人担忧的另一个害处。
  从关怀中心、学者专家和一些“过来人”的口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互联网是个了不起的当代科技发明,影响无远弗届,弹指之间可以让人从网络上查询繁多的信息,可以联系众多亲友,也可以从游戏中得到无穷乐趣。但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无奇不有的电玩,既容易吸引好奇好玩的青少年人的玩兴,也很容易让人玩上瘾,玩物丧志,并很可能养成暴戾、冷酷无情的扭曲心态。除了本身具有某种“定力”的人可以自我摆脱之外,防止让电玩伤神、伤身,还得靠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怀等的集体努力,随着电玩问题的凸显,家长们更应提高警惕,把守好家庭这一关,多关心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同时密切注意他们是否出现异常行动,应是预防孩子在无人监管或缺乏关爱的情况下陷入电玩泥沼所不可或缺的。

No comments: